2024/3/28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舞蹈治疗舞蹈治疗

打开心窗说亮话──漫谈舞蹈治疗

打开心窗说亮话──漫谈舞蹈治疗
台湾舞蹈治疗研究协会
文化大学推广教育部讲师
姜爱玲

当您看到“舞蹈治疗”这四个字,会想到什么?

您也许会问:“舞蹈治疗……那我是不是要跳舞啊?”

您可能也会这么说:“人家不会跳舞啦,怎么办?”

或者,您会更想知道:“我和朋友到夜店飙舞之后,觉得很爽快。这样算不算舞蹈治疗?”

舞蹈治疗大哉问

记得三年前在加拿大进修舞蹈治疗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当地的旅游活动。当大家鱼贯进入小游览车之后,导游兼司机就请大家轮流自我介绍。轮到我的时候,我就提到了自己的舞蹈治疗研习,一位老先生接着就表示他的脚时常酸痛,然后就有人建议他来找我做治疗。解除身体的酸疼肿痛,算不算舞蹈治疗?

其实,舞蹈治疗并非教导或学习某种特定的舞,也不是把肢体动作训练得足以媲美专业舞者,而是藉由舞动的肢体解放身心的束缚,让身体在律动中建立与自我、他人及环境的关系,形成以身体动作与创意性肢体表达为媒介的心理治疗。因此,有兴趣学习或参与舞蹈治疗的人,本身并不需要具备舞蹈基础或深谙舞蹈原理,只要有一颗愿意开放与分享的心,任何人都可以认识与学习舞蹈治疗,并且运用这些技巧帮助自己和别人。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抹微笑、指尖细微的移动,都能够开启通往内心的那扇门。

通往心灵之路

当我们学跳舞、练武术或做运动时,确实能收身心舒畅之效,不过却未必真能解除内心的烦忧、困扰与悲伤。另外,舞蹈治疗的确具备增进身体机能的功效,但是其重点却不在肢体复健,而是着重心灵层面的探索与启发。换句话说,我们能够透过舞蹈治疗“让身体说话”,运用肢体动作与自己交谈、与他人互动,并且与周遭环境产生连结。

因此,舞蹈治疗并非从传统、权威的医药及病理概念出发,而是以一种包容、尊重个体独特性的观点来看待身心,透过肢体舞动增进个人与内心世界的连结与自我觉察,让个体在其独特的处遇中探索、创造与发展各种可能性,进而改善心理及情绪状态。在舞蹈治疗的理念中,身、心是紧紧相连的一体两面,透过身体、心理、情绪、认知、人际互动发展的整合,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促进身心整体的健康。

舞动为疗愈之始

有了对舞蹈治疗的基本认识,许多人依然对“舞蹈治疗”这个名词感到疑惑,既然我不需要跳什么特定的舞,为什么不叫“律动治疗”就好了呢?关于“舞蹈治疗”这个名称,可参考下述历史脉络:

一、舞蹈在最初是“巫”,即巫师(shaman)、疗者(healer)等的表达工具,而“巫”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医治身心灵及排解各种疑难杂症,集艺术家、医生、谘商师、活动知识库、哲学家等角色于一身,是社群中备受敬重的智者。

二、舞蹈在古代是宗教与灵性的一种表现方式,且多以众人围成圆圈的“仪式”型态呈现出来。圆圈的型态不仅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连结,更能强化团体的凝聚力,使人际关系产生意义。

三、舞蹈治疗是以现代舞的精神(即自由、无拘束的肢体表达)为出发点。打从现代舞之母邓肯(Isadora Duncan,1878-1927)扬弃舞鞋的那一刻起,舞蹈就有了新的生命;它不再是服侍宫廷权贵、装腔作势的表演形式,而是透过肢体的舞动抒发与表达内在,让动者在举手投足之间彻底感受自身的存在。

四、舞蹈治疗的先驱们原本都是专业的现代舞者。

五、舞蹈治疗中的各项元素(空间、时间、流动、力量、关系)大多与舞蹈本身息息相关,即“舞蹈治疗 = 舞蹈/动作元素 + 心理治疗”。

六、舞蹈、绘画、戏剧、音乐等创造性表达方式都蕴含着“创意”,而这也是各项表达性治疗最深刻的精神内涵。

另外,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中,亦不乏以肢体抒发情绪的管道。西瓦(Shivah或Shiva的音译,为“七”之意)是犹太教(Judaism)中长达一周的哀悼期,也是犹太民族悼念亲人的风俗之一。当家族中的七位一等亲(不含祖父母、孙子女),即母亲、父亲、女儿、儿子、兄弟、姊妹或配偶当中有人往生时,家中一切的日常活动都必须停止,全家人在西瓦仪式进行完毕之后,就会展开为期一周的哀悼,此过程称为“坐姿西瓦”(sitting shiva),而这样的风俗亦流传至今。此外,西南欧的吉普赛人与世界各地的原住民,自古至今都经常以歌舞抒发喜悦、哀愁或愤怒等情绪,且于过程中凝聚社群的力量,展现丰沛的民族生命力。

舞蹈治疗简史

玛莉安‧雀丝(Marian Chace,1896-1970)堪称舞蹈治疗界的开山始祖,也是美国舞蹈治疗协会(American Dance Therapy Association,简称ADTA)创始的灵魂人物。雀丝原本是专业的现代舞者,与公认最具代表性的美国现代舞宗师马莎‧葛兰姆(Martha Graham,1894-1991)一样,早年加入茹丝‧圣丹尼斯(Ruth St. Denis,1879-1968)及其夫婿泰德‧萧(Ted Shawn,1891-1972)的丹尼萧舞团(Denishawn Dance Company,其舞作弥漫着异国情调的神秘及灵性气息),当她于 1930 年离开舞团之后,就展开了舞蹈教学的生涯。

在教学的过程中,雀丝注意到有些学生对于舞蹈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很有兴趣,而非仅止于追求高超的舞技,所以她就开始鼓励学生以肢体动作进行自我表达。当雀丝的学生们逐渐体会到舞动可帮助他们卸下心理的负担、促进身心健康时,话就传开来了,同时也激起了医疗人士的好奇心。于是,医生们就开始把病人送到雀丝那里,其中不乏精神病患。

过了不久,雀丝开始在美国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 D.C.)的圣伊丽莎白医院(St. Elizabeth’s Hospital)工作,同时进入华盛顿心理治疗学院(Washington School of Psychiatry)进修。雀丝相信以肢体语言进行人际互动,可帮助病患走出封闭的自我,并且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建立自信,所以她在带领团体时,都是让大家围成圆圈进行肢体探索与互动,以凝聚与建立群体感,并且大量使用音乐及道具激发团体成员的想象力。在圣伊丽莎白医院任职期间,她的“雀丝技法”开始吸引更多人一探究竟,自 1950 年起,院方就开始认真研究舞蹈治疗。

雀丝是许多舞蹈治疗师的精神导师,她一手训练出多位杰出的舞蹈治疗师,这些学生至今仍活跃于舞蹈治疗界,在不同的场域里传承及运用她的技法。其实,当雀丝开始以肢体舞动的方式帮助他人时,并没有宣告自己在做“舞蹈治疗”,而是由后继者为这样的方式命名及赋予定义。

美国舞蹈治疗协会于 1966 年成立,自此,舞蹈治疗也终于获得应有的重视与专业认可,而雀丝也顺理成章地担任协会的首任理事长。自此,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澳洲、阿根廷及日本等国纷纷设立舞蹈治疗专业机构,而台湾舞蹈治疗研究协会也于 2003 年正式成立,在医疗、社福及教育机构积极推广舞蹈治疗,现任理事长是辅仁大学心理系李宗芹副教授。

舞蹈治疗师做些什么?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常遇到许多学员询问,“是否需要具备舞蹈基础,才能接触舞蹈治疗?”或是“我要会跳舞,才能当舞蹈治疗师吗?”其实,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关联。并非只有舞蹈治疗科班出身的人才能从事舞蹈治疗,精湛高超的舞技也不是必备的条件,因为舞蹈治疗师并不是传授舞蹈技巧,而是以直觉、纯粹、未经雕琢的身体动作引导成员发自内心舞动,增进对身心连结的了解,进而更认识自己。

对于有志从事舞蹈治疗工作的朋友来说,丰富的身体经验(不局限于舞蹈)、对动作、身体动能、团体动力(group dynamic)的了解与掌握,以及心理学、谘商辅导的知识,对于进入舞蹈治疗是非常有帮助且必要的。动作是舞蹈治疗的主要媒介,舞蹈治疗师除了掌握身体语汇之外,也要能够以动作“同理”他人,透过动作进入个案的世界深刻体察与理解,并进行观察、衡鉴、研究、治疗性的互动及介入(intervention),搭配口语的厘清、分析与整理,才能协助对方看清楚本身的症结所在,并且担任身心探索的“催化者”(catalyst),进一步引发个案或团体成员自我洞察及“改变”的契机。此外,舞蹈治疗对于纾压及预防身心健康疾病亦有显著功效。

舞蹈治疗师在不同的场域如医疗院所、学校、社福单位、赡养院、谘商辅导中心及身心相关机构等处协助各个年龄阶层的个人、家庭与团体,也有助人工作者将舞蹈治疗技巧广泛运用在本身的工作上,协助个案或团体成员提升自尊及对于身体形象(body image)的认同、发展有效的沟通技巧及促进人际关系、拓展动作语汇、对于本身的行为模式产生觉察,以及运用创意面对生活上的种种问题。

有些国外的舞蹈治疗工作者为了避免引起混淆,并不喜欢把自己称为舞蹈治疗师,而是“动作”治疗师,所以舞蹈治疗在欧美等地通常拥有另一个比较长的名称,即“舞蹈/动作治疗”(Dance / Movement Therapy)。在国内,舞蹈治疗强调的是透过肢体创意开启通往内心之路,侧重于艺术的创造层面与个体的独特性,所以在名称上并没有刻意附带“动作”一词。

动作的力量

前面提到舞蹈治疗师必须以动作“同理”个案,才能进入对方的世界产生交集。或许您会觉得好奇,到底如何才是以动作同理个案?我在加拿大的舞蹈治疗教授 Laurel 举出了这个实例:雀丝当年在医院所带领的一个团体当中,有一位年轻的女性成员总是低着头默默地蜷坐在角落,从不加入团体活动,跟她说话也一律不予响应。雀丝没有勉强这名女子跟着团体舞动,而是在团体进行当中抽空走到她的身旁默默地坐下来,并且模拟她的坐姿,然后再静静地离开,继续带领团体。

过了两三个月之后,有天雀丝照例暂离团体活动,走到角落默默地陪着这名女子坐着,此时这名女子忽然抬起头来看着雀丝,对她说出了参与团体以来的第一句话:“You know me.”在场的人都相当震惊,因为几乎没有人曾见过这名女子开口说话。为何会有如此重大的转变?只因雀丝巧妙地运用镜映(mirroring)的技巧,如同一面明镜般以肢体语言“照”出这名女子的样貌,同时也让对方清楚感受到自己被看到、被“懂”了。以动作进行接触,完全超越了语言的限制,是最直接、深入的互动方式。

我们打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挥舞着手脚表达自己、接触外在的人事物,从中逐步形成对于自身与外界的认知及感受。随着岁月的流转,成长过程中与日俱增的课题与压力,以及过度重视智识发展与竞争的风气,使得我们逐渐忘却了这项肢体本能。借着身体的舞动,我们得以寻回失落已久的本能,进而开启丰富多采的身心能量库。

参考书目

Bridges, L. (2004). Survey of dance / movement therapy pioneers. Lecture outlines.

网络数据

Health Professionals Network (2007). Dance / Movement Therapy. Available: http://www.healthpronet.org/ahp_month/04_05.html

转载自心理学空间网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