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较早的心理咨询专业机构

读书笔记分享(一)—《少有人走的路》

  


这次我分享下《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读书笔记,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

 

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正如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M·斯科特·派克

 

第一部分 自律

(1)问题和痛苦

现象:面对问题和痛苦,大部分人不愿正视它,他们不是怨天尤人,抱怨自己生而不幸,总是哀叹麻烦,压力,困难总与其为伴,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风水岭,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

 

有的人害怕承受痛苦,遇到问题就慌不择路,望风而逃。有的人不断拖延时间,等待问题自行消失;有的人对问题视而不见,或尽量忘记它们的存在;

 

解决:要让我们自己,认识到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使心灵变得健康,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通过自律对面困难,怎么建议,果敢态度,从学习与成长中获得益处。

 

怎么做: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 平衡。遵循这些原则,关键在于你的态度,面对痛苦而非逃避。

 

(2)推迟满足感

现象:在上班第一钟头,她总是把最容易和喜欢做的工作先完成,而剩下的六个钟头里尽量规避棘手的差事。

 

解决:我建议从现在开始,在上班第一钟头,要先去解决那些麻烦的差事,在剩下的时间里,其他工作变得相对轻松。

 

怎么做:先吃苦,后享受;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3)父母的过错

现象: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会心领神会,并奉之最高准则,相反父母生活混乱不堪,任意妄为,孩子同样照单全收,并视为不二法门。

 

解决:父母一方面通过自律生活给孩子付出榜样以身作则,让孩子逐渐养成自律,对安全感产生信任,另一方面应该付出努力,让孩子感觉受到重视,从孩子的行动举止上观察并且教育孩子的过错,倾听孩子的心声,并不是一味的教育打和骂孩子,代替是要持之以恒的照顾。

 

怎么做:自尊自爱,是自律的基础,自律的核心就是学习自我照顾,承认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切照顾自己,走向自立的关键。

 

(4)解决问题的时机

现象:当问题出现的时候,表现得很紧张,让他们思绪烦乱,寝食难安,祈求问题自行消失,都是不想自己去尝试研究,想办法解决,而是为自己开脱,找理由,不愿推迟满足感,不愿冷静分析问题,或者总向别人请求志愿和帮助。

 

怎么做:问题出现时候,必然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体验,尽早的去面对它们,意味着推迟满足感,放弃暂时的安逸体验,只有现在承受痛苦,将来可能得到更大的满足感,而不谋求解决问题,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更长

 

(5)承担责任

怎么做:我们必须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基本前提,避之唯恐不及,认为“这不是我的问题”显然一点好处也没有;指望别人解决,也不是聪明的做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勇敢的承担责任。

 

(6)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

现象:神经官能症的患者常常把“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我不应该”挂在嘴边,不管做任何事情,他们都觉得能力不及他人,他们缺少个性和勇气,而人格人格失调患者则强调“我不能”,“我不可能”,“我做不到”,他们缺少资助判断及承担责任的能力。

 

解决:治疗人格神经官能症,让患者树立信心,纠正不愿承担责任的心理,消除,人格失调的根源。

 

怎么做:评估责任归属。必然让我们感觉痛苦,从而产生回避倾向。从内心出发,做出权衡,当事人必须自我反省。“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7)逃避自由

现象:希尔德的《心理学研究》前言部分有个这样解释一般病人寻求心理治疗的原因:他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感觉自己不够‘对付’或者改变现状,因此产生恐惧,无助感和自我怀疑,大多数病人力不从心的根源,在于他们总想逃避自由,不能够为他们的问题,他们的生活承担责任,感到乏力在于他们放弃自己的力量,通过治疗,他们就会知道,整个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接受这一事实,就会变成自由的人,无法接受这种事实,永远都感到自己是个牺牲品。

 

(8)尊重事实

现象:对现实的观念其实就像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可以知道自己到达的位置,知道自己要道什么地方,怎么达到,如果没有这张地图,我们的人生就会感到迷茫,有人从青春期,就放弃这张地图,不接受新鲜事物,不刷新自己的世界观。

 

怎么做:尊重事实,是自律的第三原则,努力付出,对新鲜事物感到兴趣,对世界充满好奇,改变对世界周围的看法和观念,不断探索,扩大和更新对世界的认识。

 

(9)迎接挑战

现象:固步自封,逃避挑战是人性基本特征之一。接受心理治疗其实也是一种违反人类本性的过程,却也是最具有人性的行为的,在接受治疗中,会释放自己,迎接别人的质疑,接受别人提出的挑战。

 

怎么做:敢于接受质疑和挑战,他们的地图必然接受严格审视,且尊重事实。献身真理的人,必然心胸坦荡,以诚待人,不断自我反省。

 

(10)隐瞒真相

现象:谎言分两种:白色谎言和黑色谎言。黑色谎言:彻头彻尾地撒谎,叙述的情况与事实完全不符;白色谎言:其本身获取能反映事实,却有意隐瞒大部分真相。两者的危害各有,后者可能更甚。

 

怎么做:一个人应有选择的表达意见和想法,出于忠于事实的考虑,我们又渴望直抒胸臆,而不是遮遮掩掩,形成对自己的挑战,因此要清楚,永远不要说假话,避黑色谎言,要牢牢记住,不说出全部真相,基本是在说谎,非得保留部分真相,那一定是情非得已,且是出于重大道德因素的考虑。

 

(11)保持平衡

现象:自律,是艰苦而复杂的工作,你需要拥有足够勇气和判断力,以追求诚实为已任,也需要保留部分的事实的真相,既要承担责任,又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为人生圆满,推迟满足感,把眼光放远,因此要保持平衡,这是自律的第四原则。

 

怎么做: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想使人生顺遂,我们不但要有生气的能力,还要有具备即便生气,也可抑制爆发的能力,还要善于以不同方式恰当表达生气的情绪:有需要委婉,时需要直接,有时需要心平气和,有时来点火冒三丈,表达生气还需要看场合和时机。在这些冲突中需要,目标,责任之间平衡。

 

第二部分 爱

(1)爱的定义

现象:爱分许多种:肉体之爱,精神之爱,手足之爱,完美之爱,不完美的爱,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怎么做: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助他人完善。意味着要付出努力,超越自我界限,不能停留在口头,付诸行动。

 

(2)陷入情网

现象:坠入情网,通常涉及与性有关的欲望,是爱的一种表现,是意识和潜意识的冲动形成,其次这种爱不会持续太久,终究会从情网的羁绊中“爬出”,这就是心理学中得,”自我界限“

 

怎么做:情侣必须面对现实,学会相知和相爱,只有脱离情网才能够真正相爱,真爱的基础不是恋爱,而是没有恋爱的感觉。

 

(3)浪漫爱情的神话

现象:坠入情网,造成”爱是永恒的“的幻觉,这一事实推动了婚姻和家庭的运转。我们把初恋时的感觉,当成永恒的爱,这是一种错觉,一种误会。 怎么做:走出浪漫神话的迷雾,面对现实,不让相爱的人彼此成为爱情的奴隶,把对方当做是独立的个体,找到问题根源并解决问题。

 

(4)自我界限

现象:真正的爱,是我自我完善的特殊体验,跟自我界限有着密切关联。被自我界限外的对象所吸引,迫使我们产生冲动,想把激情乃至生命献给对方,这种激情状态称为”精神贯注“。

 

怎么做:恋爱和性交的自我界限暂时消失,使得对对方做出承诺,真正的爱可能由此产生。

 

(5)依赖性

现象:当坠入情网不能自拔时候,开始产生爱情神话时候,那不是爱,是过分的依赖,确切的说是寄生心理,没有别人的关心和照顾,认为人生不够完整,无法正常生活,只在乎别人能为其做什么,却从不考虑自己能为对方付出多少。

 

怎么做: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一起生活,充其量只是选择一起生活罢了。

 

(6)精神贯注

现象:过分依赖个人的滋养,只在乎个人感受,自己过的丰富而充实,渴望快乐和享受,不关心心智的成熟和成长,这种就是精神贯注的表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

 

怎么做:培养某种特殊嗜好,是自我滋养的有效手段,学会自尊自爱,自我滋养,真正的爱,不但要单纯的给予,还要适当地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地宽慰。有效的敦促。

 

(7)“自我牺牲”

现象:有一类人就是一厢情愿,把自我牺牲当成真正的爱,自己就是爱的受虐待狂者,为了某些需求,牺牲自己,维系所谓自我的美好形象,满足自我责任感的寄托。

 

怎么做:谈论真正的爱,无非是自我扩充,更为完善自我,追求心智成熟,拜托自我牺牲的思想。

 

(8)爱,不是感觉

现象:爱是实际行动,是真正的付出。精神贯注表现出的爱就是一种感觉,把爱挂在口头上,脑海里区想象真正的爱,并作为爱的证据,行动上却很缺乏。

 

怎么做:真正的爱,需要全身心投入和奉献,需要付出全部智慧和力量,甚至是自我牺牲。真正的爱来自双方心灵的意愿,而不是一时冲动,是自我决定和选择。

 

(9)关注的艺术

现象: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爱着某个人必定会关注对方,进而帮助对方成长,对对方的关注,是出自自我意愿的本质。

 

怎么做:体现关注就是需要倾听,倾听是表达对人的一种关怀。认真倾听是爱的付出,爱的行动。这种特有的关注,理解和爱,也是一种回报,接受者要懂得给予,给予者也要懂得接受。

 

(10)死亡的风险

现象:爱需要与懒惰对抗,与恐惧较量。不同的人,事物,都会使得我们对其产生恐惧,我们需要勇气,心智成熟需要勇气,也需要冒险。

 

怎么做:抗拒艰难,突破内心障碍。

 

(11)独立的风险

现象:投入的爱越多,经受得风险也就越大,最大的风险就是独立的风险。

 

怎么做:如果没有父母的帮助,没有勇气自主选择前途,就会漠视需要,抹杀个性。一味被动地接受他们安排的生活模式,一个人必须大踏步前进,实现完整地自我,获得心灵的独立,尊重自我个性和愿望,敢于冒险进入未知领域,才能获得自由自在,且使心智不断成熟。

 

(12)承诺的风险

现象:人生来就缺乏安全感,做出承诺,可以给人带来安全感,如何实现“精神贯注”,也不愿意做出任何承诺,就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调。做出承诺,意味着情感的投入,在做出承诺的同时也需要很大的勇气智慧,而且要承担自我改变的风险

 

(13)冲突的风险

现象:爱是最大的风险之一,是以谦逊的态度行使权利,这种行为最普遍的结果就是爱的冲突,指出别人的缺点,就是告诉对方“你是错的,我是对的,你应该做出改变”,批评也变成一时冲动,不满和愤怒,没有启发和教育的意义。

 

怎么做:真正具有爱的人,绝不会随意批评别人或与对方发生冲突,会努力避免给对方造成傲慢的印象,既要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又渴望给予对方爱的指导,要勤于自反省,确认自己的观点是否有价值,“我的动机是为对方着想吗?”“我发现问题的症结,还是处于模糊的设想?”“我是否真正了解我所爱的人?”,冲突或者批评,是人际关系中特殊的控制权,恰当的运用可以改变人际关系进程。

 

(14)爱的自律

现象: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促使对方心智的成熟。,真正掌握和控制情感的人,不仅不会缺少激情和活力,而且使得情感更为深刻和成熟。不做感情的努力,真正打破这个现象就是自律。

 

怎么做:恰当处理好自己的感情,需要丰富而复杂的平衡技巧,需要自我剖析和自我调整,面对有限的爱的对象,适当地给予爱的权利。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帮助自我完善,使得心智成熟。

 

(15)爱与独立

现象:不把别人看成独立的个体,无视别人的独立和自由,便会变成“自恋”,不能接受所爱之人的独立性,就会给爱情带来危害。

 

怎么做:真正的爱尊重彼此的独立,也敢于承担分离的风险,判断对方爱人的价值,考虑对方是独立个体,保持各自的情操和特性,才会使得爱情甚至婚姻更加美满。

 

作者:情商管理

文章转载自知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预约须知:
1、首先应该了解"郑州福斯特咨询服务公司"的咨询方向。
2、其次应该提前拨打福斯特预约电话:"0371-63310633"提前一到两天预约。
3、最后应该提前了解福斯特心理咨询资费情况以免影响您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