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4/27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读书会读书会

读书是个慢功夫,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读书过程中的一点感悟和心得

前几天,知乎有一个提问:“3个月读完12本书,为什么还是那么焦虑?”,我答道:“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读完一本书后,书还是书,我还是我,没有思考、没有感悟、更没有成长。其实时间有限,再好的书,跟我们无法摩擦出火花都没用,找跟自己工作、生活有关系的书,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够读懂的书,自己感兴趣的书去读,读的过程中多思考这些内容怎么能在实际生活中用上,哪怕是学到一个描写人的方法,学到一个开会的技巧,学到一种自己能驾驭的思维模式,都是成长和收获,赶紧试着把学到的东西用一用,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样读书才能让你感受到收获和成长。”

 

回答完这个问题,我也一度陷入对读书作用的思考中,我认为,读书就是一个人吸收知识养料的过程,目的是这些知识转化成智慧,或者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或者拓宽思维的维度和深度;或者是学到实用的方法和技能……,总之,有收获就是有作用的。

 

当然,每一个人的状况不同,所以读什么书好?或者哪些是好书?类似种种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就像吃饭一样,有的人喜欢大鱼大肉,有的人喜欢青菜萝卜,只要吃了以后能促进身体健康就是好的。所以,读书不用纠结是不是要选一本好书去读,拿起一本书先看看目录,自己感兴趣就翻开看看,读一两章,感觉不错,能看进去就可以继续读。很多世界名著不一定是我能读懂的,一些小众书籍我也可能看的有滋有味,享受这个过程,过程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就好。

 

前段时间读了朱自清的《背影》,书中内容宽泛,有优美的散文,有记录行程的游记,也有很多议论文,我自己感觉最吸引我的还是散文,从中学到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在《冬天》一文中,作者围绕着冬天这是时间段,分别写了和父亲兄弟一起在家里吃白煮豆腐,和朋友冬日游西湖,在台州和妻儿一起过冬三个与场景。这给我很大启发,感觉学会了一些写作的思路,这种围绕一个主题,将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情穿插在一起的方法,开拓了我的思路,改变了以往写东西,就针对眼前的事,着眼于一个点,缺乏把相关事情联系起来的习惯。

 

在《温州的踪迹》一文中,有一段描写让我眼前一亮,感觉太美了,太真实了,文中写道: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有看不透她!看到这段描写,我仿佛能看到,能感受到那绿的景色。这些比喻,优美、生动、贴切,画面感十足,为景色注入了灵魂,也确实是很值得学习的。当然,这得益于丰富的想象和准确的表达,还有细致的观察,我想,这些素材可能就源于平日的积累吧,也许,日记或者时常记录点有价值的东西,就为自己的创作积累了一个蓄水池。

 

在《哀韦杰三君》一文中,作者用“他是一个可爱的人”作为文章的总领,通过几个场景描写,或者自己亲身经历,或者别人口中描述,就写出了这个人的特征,也清晰了整个事情件,表达了作者感情。这种抓住一个人的显著特征,穿插起几件生活中的往事,开刻画出一个有血有肉、生动鲜活的人物的手法,我也感觉收获很大,其实,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也就是点滴小事在脑海中的呈现罢了。

 

而文中大量西方游记中,也描写了很多国外建筑;评论性文章中也探讨了很多问题,我却没有什么印象了,我想,就我目前的状况和知识水平,这一回读这本书,只能获取到以上的养料吧,但是我感觉这已经足够了,已经收获满满了。

 

所有,不用炫耀自己读过多少本书,攀比看过多少本豆瓣评价高的书,找到自己最合适的,开始享受阅读和快乐,感受成长和收获的喜悦就好。

 

毛主席读了很多遍《资治通鉴》,红迷们读了很多遍《红楼梦》,是因为每一遍都能读出新东西,新感悟,新价值;也有很多人一年能看上百本书,也是因为每一本都能给他带来新养料。书是无数的,但是有用的道理和有价值的知识是有限的,能够适合我们的、被我们吸收、转化和应用的更是有限的,放平心态,别攀比,别虚荣,通过读适合自己的书,去享受读书的快乐吧!

 

作者:脚尖向前

文章转载自知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