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20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读书会读书会

《最好的告别》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

  

《最好的告别》:如何选择生命最后旅程

人来到世间,从呱呱坠地到耄耋之年,最多一百年左右的时光。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必须经历的。

 

故此,人们应该如何跨越自己生命的终点?这是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面对生死,《最好的告别》这本书给我们重要的启示,读了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了弥留之际应该怎么选择。

 

《最好的告别》作者是影响世界的外科医生阿图•葛文德。他选择了常人往往不愿面对的话题——衰老与死亡。

 

在本书中他结合其多年的外科医生经验,用流畅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伤感而发人深省的故事,对在21世纪变老意味着什么进行了清醒、深入的探索。

 

为了得到更好的验证,作者深入寻访养老院,并仔细观察、记录那些生命末期病人到离世前对待现代医学的态度和心理变化。

 

优雅地跨越生命终点

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到底是选择全身插管虚弱的躺在ICU,还是选择姑息治疗,在家里享受家人的陪伴?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而只是把命运交由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吗?

 

在本书所举的案例中,绝大部分患者都不想要化疗带来的痛苦,想要缓解癌痛,想要更有尊严、更有质量地度过为日不多的余生,都渴望在亲人和朋友的陪伴下与这个世界告别。

 

作者阿图•葛文德在书中不仅列举了患癌的青、中年人,和因体衰的老年人如何度过生命最后尽头的故事,分析了老年人对于年老后的生活态度和即将离开人世的人会以什么方式画上句号,而且还讲述了死亡和医药的局限,也揭示了如何自主、快乐、拥有尊严地活到生命的终点。

 

著名哲学家、法学家德沃金也说过:无论我们面临怎样的死亡和阵痛,我们都希望保留我们作为自己生活篇章的作者的自主或自由。

 

硬撑苟活,何乐可言

本书中作者批评医生在明知治疗已经没有意义的时候,还在继续提供治疗方案,提供虚假希望,导致病人以非常不人道的方式死去,他认为这样的治疗很野蛮,是对病人的折磨。他描写的那些被过度、无效治疗折磨的病例是在“奢侈地遭罪”,读之令人不寒而栗。

 

2018年一部聚焦中国临终关怀题材的纪录片《生命里》,拍摄了四十位自愿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的患者。没有放大死亡的恐惧和病患的痛苦,真切诠释了他们的日常。他们受着疾病的痛苦,但他们也留存下了生命中美好的记忆。

 

母女翻看起年轻时的照片,有说有笑;为减轻儿女负担,给老伴找好了一个养老院;再回一趟生活多年的故乡,看看那时的回忆……他们开心地度过了最后的临终期。这些场景,未尝不比煎熬地维持生命要好得多呢?

 

在我国,大多普通民众都是谈“死”色变,对自己的家人也是如此。家属往往想要让患者撑着活下去,哪怕是身体插满化疗管子,哪怕是昏迷着靠呼吸机活着,只要心跳还在就好。甚至很多时候,患者说想要放弃不治疗的时候,家属无视了患者的需求而拼命抢救他。

 

这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东开一刀,西开一刀,身上被插满各种各样的管子后,被挂在呼吸机上维持生命,毫无体面和尊严可言。

 

诚然生命还在,可心灵和身体上不可能愈合的伤痛谁来帮忙拯救?这样“被活着”,除了痛苦,还有什么意义?

 

 

姑息治疗,善终服务

临终关怀”,不是指“去世的瞬间是怎么样的”,而是人生的最后一程怎么“活”、“活”得是否好。

 

在本书中,引用了大量癌症患者的案例,来描述过度治疗给病人及其家属造成的伤害。

相反地,作者对姑息治疗和善终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在积极治疗无效和最终死亡之间的一个新的医学与护理阶段,不以治疗为主,而以帮助病人减少痛苦,在亲人的陪伴下,在善终服务医护人员的调理下,安宁地死去为要。

 

他提供的几个实例阐述了善终服务的方式、内容及其对于临终病人的益处——这样的临终、死亡方式值得期待。

 

就如近来我的邻居八十多岁陈老伯病危了,他的儿女门商量着不要去医院在做意义的治疗了,无用的治疗只能增加老人的痛苦。

 

于是陈老伯的儿女轮流持续数月对老人做临终关怀,每天对老人的身体做轻柔的按摩,用老人最舒适的布置他的床,减轻他的疼痛,对老人凝视,握着老人的手对他微笑,即使老人不能吃了,也不是仅仅输营养液,还是会把食物放进老人口边,让他再次感受食物的味道,留下这些美好的体验。仅此而已。看似是无所作为的,但是却十分令人动容。

 

正所谓“生如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临终关怀也许是对走到生命尽头的患者最好的尊重,可以消除患者和亲属对死亡的恐惧,抚慰他们的心灵。对于病情无法逆转的患者来说,临终关怀不是等死,而是更好地活到终点。

 

△临终关怀不是放弃,而是尊严

所谓临终关怀,就是指得到现在医疗所不能治愈患者的同意之后,给患者提供有尊严的死亡医疗护理。它不采用病人造成痛苦的治疗,而是采取姑息治疗的方式,减缓疾病症状,提升病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让生命的最后一程走得安详有尊严。

 

我们曾思考过当宠物濒临死亡,身心痛苦之时,我们是否该选择安乐死。可我们却未曾想过某些癌症晚期患者身心被折磨、在病榻上奄奄一息之时,是否该遵循患者的意愿,给患者一份温暖和尊严。

 

也许,临终关怀是一个好的选择。临终关怀并不是放弃,而是给予当事人尊严感、舒适感和有质量的生命。

 

△为生命末期的人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

不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临终关怀都是在舒缓患者的不适,给予患者最大的尊严和舒适感。

 

患者临终期时,我们能做些什么:

 

第一,最好的尊重就是临终时免受痛苦。

相反,如果仅仅是为了保全生命、只追求“活着”,而不惜牺牲“活着”的质量以及长者的尊严,那么视情况而言,不进行积极主动的治疗也是一种选择。长者以及家属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出的决定,这绝不是轻视生命。因为,谁都不想与爱的人天隔一方。

 

第二,临终不是等死,而是要好好活到终点

临终关怀,并非意味着不抢救、等死,而是采取一些常规辅助治疗手段(如镇痛药),力所能及帮助临终者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让他们在仅有的时间内,过得安详、舒适。

 

第三,尽心陪伴,给患者心理上的安抚

临终期的患者,不但对生命有渴望,还对死亡有恐惧,他们心灵身体饱受折磨。这段时间,亲人陪伴在他们身边会很大程度的消除他们的孤寂感,倾听他们的不安,满足他们最后的心愿,是最后的一段陪伴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本书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在于:即使将来我们国家的养老仍然是以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为主,我们的社会也好,我们作为子女的个体也好,都不应该仅仅关注老年人的安全、健康和生理上的存续,而忽视了老年人的社会性需求和对幸福的追求。

 

这里面包含了太多的要素,包括需要更多的陪伴、心灵的慰籍,以及对于生活责任、动力和意义的追求,那是老年人得以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一个自然过程,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坦然而有尊严地离去才是对生命最大的敬重。

 

本书富有洞见、感人至深,我们不仅仅是过好生命的每一天,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同样应该被重视。

思考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衰老就是一系列的丧失,感恩和珍惜健康的身体,明白生命的短暂以及个人在世界上的渺小。到那一天,生的愉悦与死的坦然都将成为生命圆满的标志。

 

作者:沐恩

文章转载自知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