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9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读书会读书会

万历十五年到底讲了什么?

《万历十五年》主要通过六个男人(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讲明白一件事:

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律的“人治逻辑”在明代发展到了巅峰,但这套空泛僵化的逻辑并不能有效治理国家。这是一切问题的症结所在。

------分割线------

在万历皇帝年幼的时候,张居正把持朝政,对朝政进行改革。然而,他的改革触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大部分人的利益,导致了两次对他的大规模攻击。他去世后,对他的清算终于成功,让他所有的改革成果付之东流。

申时行是张居正一手提拔上来的,但当上首辅的老申并未念及恩情,在他主政期间,张居正的一切新政全都报废。而且老申经常和稀泥,在皇帝和群臣之间摇摆。但在双方愈演愈烈的矛盾下,他也无能为力,最后被迫被弹劾下台。

身为天子的万历皇帝,不过也是紫禁城中的一个囚徒。在道德伦理的束缚下和群臣党争的牵制下,精力充沛的他,想法根本不会得到实现。

“古怪的模范官僚”用来概括海瑞再贴切不过。他完完全全遵循伦理道德,毫无个人私欲,拿着极低的俸禄,过着极简朴的生活。“严格要求”自己没问题,可海瑞还约束身边的人,也因此触碰到了部分官员的利益。他充分重视法律的作用并且执法不阿,但他不明白明代土地兼并的根源其实就是缺乏有效的货币制度和商业法律。

在明代武将地位不高的情况下,要想对军事进行改革非常困难。戚继光之所以对军事整顿能成功,不仅是因为张居正、谭纶对他的知遇之恩,和他自己了解文官中的阴阳面,并且善加利用也有很大的关系。他属于能够适应欢迎以发挥自己才能的官员,“尽最大的能力做最多的事情”。

李贽(zhì)的死,正是明代思想体系僵化的表现。李贽的异端思想对程朱理学的挑战,实际上是动摇了大明朝的思想基础。

------分割线------

明朝的立国以伦理道德为根本,以文官集团为支柱,一切行政技术完全在平衡的状态里维持现状而产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空泛僵化的伦理道德根本无法有效地治理国家,但是可惜的是,明代始终没有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体系代替儒家伦理,这注定它会走向灭亡。

------分割线------

明万历十五年,即1587年。这一年是元辅张居正逝世的5周年,首辅申时行上任的第4年,南京都察院右督御史海瑞,罢官在家,一代名将戚继光离世的前一年,哲学家李贽削发为僧的前一年。

同时还是24岁的万历皇帝登基的第15个年头,也是他开始不上朝的第一年。

为什么万历不上朝很重要?

@陈晨

有个回答非常精彩:

从史学的意义上讲,这个事件是个意义非常深远的标志。这意味着大明从成祖皇帝开始建立的,龃龉平衡了百余年的皇权-相权协调模式的彻底失控;意味着大明王朝政治制度中深层内核的问题和矛盾也彻底爆发了出来,而且在万历并不很努力的解决态度下,彻底走进了死胡同。

为什么黄仁宇认为万历十五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878 关注 · 63 回答问题

前面是向内看。

接着把视角放大向外看。

16世纪,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正搞得如火如,但是整个明朝由于受“道德限制,西方那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没有传进来。整个明朝沉溺于道德,而不关注于技术,导致整个帝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而走向没落。

而明朝的北方,此时努尔哈赤正跃跃欲试,在北方侵蚀壮大。

综上,1587年是表面平平无奇,实则暗流涌动的一年。

 

 

 

 

作者:不知疲倦的游荡

文章转自知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