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5/3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

毁掉一个孩子,就跟他讲道理、讲道理、讲道理

01

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当我们不断地跟孩子讲道理时,往往忽略了他们的内心感受。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不同,他们更多地是通过感受和体验来理解世界。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

是什么时候,你对父母最失望?

一位网友的回答,让人心疼:

当我在难题面前抓耳挠腮时,

妈妈一本正经地坐在我面前,

从马云讲到王健林再讲到任正非,

告诫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一事无成。

当我拿起练了七年的吉他,

想要重新感受什么是热爱,

妈妈没收了我的吉他,

告诉我小不忍则乱大谋,

不要被垃圾快乐冲昏头脑,

眼下的学习最重要。

当我努力却成效不大而伤心难过时,

妈妈不停地絮叨:

你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她就像一架直升机,在我的头顶盘旋,

她说的话都对,但我却一点也听不进去。

当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

家长可能会立刻开始讲道理: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杯子打碎了多浪费啊!” 

然而,此时孩子可能正处于惊恐和内疚之中,

他们需要的是安慰和理解,

而不是一堆道理。

这样的讲道理只会让孩子感到更加不安和自责,甚至可能会让他们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

 02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情感的发展先于理性的发展。

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他们很难理解抽象的道理,而更需要通过具体的行为和情感交流来学习。

如果我们总是用道理去约束他们,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压抑。

父母以“长者”的身份,

自以为比孩子懂得多,

强迫孩子按照自己设计好的路线付出努力。

不顾孩子的内心需求,

霸道地指点江山。

孩子反驳无效,内心压抑,

只好退而求其次:

既然我一无是处,

那我就按你想的那样坏到底吧。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妈妈总是跟孩子讲道理,希望他能够好好学习。

她会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不学习将来会如何艰难等等。

然而,孩子却越来越抵触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

后来,这位妈妈改变了方法,不再一味地讲道理,而是更多地关心孩子的感受,陪伴孩子一起学习,鼓励他的每一点进步。

渐渐地,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成绩也开始提高。

03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道理,而是用爱和理解去唤醒孩子的内心。

当我们想要教育孩子时,不妨先放下道理,用行动去引导他们。

比如,想要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可以自己先拿起书阅读,让孩子在我们的影响下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想要孩子学会分享,我们可以在生活中主动与他人分享,让孩子看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感受。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讲道理,而是先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然后再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孩子会感到被尊重和理解,也会更愿意与我们沟通和合作。

在乎孩子的成功是父母的天职,

但千万不要忘记尊重孩子失败的权力。

孩子不是生而完美,

而是在父母爱的滋养下变得越来越好。

看见孩子的闪光点,

看见孩子的一点点进步,

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一直在进步的路上。

父母以为的未必是孩子想要的,

孩子表现出来的也未必是父母想象得那样。

孩子永远比大人想象中的敏感,

也永远比大人想象中的懂事。

父母“大主角”的意识太强,

只会越用力,孩子离你越远。

相反,懂孩子所想,懂孩子所以然。

不以固有框架为孩子设限,

在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和建议之前,

先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理解。

孩子的情感需求被充分满足,

自然会向阳生长。

在家庭中幸福快乐的体验,

比任何教育都有效。

因为爱与理解,

胜过一切大道理。

 

 

文章转载自525心理网,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