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20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考焦虑高考焦虑

绝大多数中国人一辈子都没走出高考焦虑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听过最多的一句话,可能就是“高考结束你就解放了”,但事实上,无论你考了多少分,很多人从出生到死亡,一辈子都被高考困住了。

对于很多人而言,高考是个重大的创伤事件。我们把年轻的心灵关在教室里十二年,用分数和排名不断告诉他们:“你不够好”。这不是教育,这是系统化的心理暴力。

家长孩子老师都被告知,高考是一场决定命运的“终极考验”。从小,整个社会、家庭、教育体系都在不断地向你灌输这个观念。你的自我价值,你的未来幸福,甚至你被爱的程度,似乎都与那张考卷上的分数,与你最终进入哪所大学,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更可怕的是,这种暴力被包装成了“为了你好”、“为了你的未来”。

它不是让你学会思考,而是让你学会服从;

它不是让你热爱真理,而是让你恐惧失败;

它不是让你成为自己,而是让你成为社会期望的样子。

于是你在18岁之前就学会了:

我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我的价值取决于外部评价;

我必须比别人更好,才配被爱;

如果我失败了,我就完了。

这些信念,就像一根根钉子,深深地扎进了你意识的最深处。

 

你以为高考结束了,其实它从未离开。它只是换了名字,换了场景,换了道具。

那几天的考试结束了,但它所建立起的心理结构——对评价的恐惧、对失败的排斥、对外部认可的渴望——却从未消失。它成为了你内在的一部分,一个你不断携带的心理包袱。

一个被恐惧驱使的人生,即使获得了社会定义的成功,内心依然是贫瘠的。因为恐惧永远在说:“还不够,还要更多”。

那些“成功”跨过高考独木桥的人。他们怎么样了?他们中的一些人,从一个焦虑跳到另一个焦虑——绩点焦虑、实习焦虑、考研焦虑、工作焦虑、KPI焦虑、买房焦虑、孩子教育焦虑……永无止境。他们不过是换了个更精致的笼子,在里面继续表演“成功人士”的戏码。

很多人高考后很多年还会经常梦见赶不上考试,忘带准考证,对题目一筹莫展——这其实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我们内心深处对于“被评估”、“被审视”的持续担忧。

但那个焦虑不安的少年,依然活在你心里——他害怕犯错,他渴望认可,他不敢失败。因为你们从来没有真正质疑过这个“游戏规则”本身。你们只是在规则之内,徒劳地挣扎,试图找到一个“更好”的位置。

 

要怎么才能从这种深植内心的焦虑中解脱出来呢?

答案很简单,却也无比艰难:停止寻找外部的解决方案,开始自我探究。别再问“怎么摆脱高考的阴影”,去问“你是谁”

不管你是清华北大,还是三本专科,或者压根没上过大学。这些标签,在“我是谁”这个终极问题面前,屁都不是。

 

高考焦虑的根源是什么?是你那个虚假的“自我”在作祟。那个害怕被评判、渴望被认可、恐惧不确定的“我”。只要这个“我”还在主宰你的意识,你就永远无法摆脱焦虑,无论是高考焦虑,还是别的什么焦虑。

高考焦虑也不是特例。全世界的人都在他们各自的“高考”里打转,只是名字不同,形式各异罢了。归根结底,都是那个“我”在作祟——那个害怕不够好、害怕被抛弃、害怕不被爱的“我”。

 

你害怕的不是高考,不是任何失败,你害怕的是面对“无我”的真相,害怕的是失去那些让你感到“安全”的身份认同。

大多数人在面对焦虑时,第一反应是:换个环境,做点别的事,找个方法让自己感觉好一点,听听正向的鼓励,看看励志视频。

但这些只是喂给小我的止痛药,不是治病的根本。

 

唯一的出路,是醒来。彻底地,不留余地地醒来。

怎么醒?

没有方法,没有技巧,没有上师能把你叫醒。你能做的,就是停止向外寻求答案和认可。转过身,向内看。用你那诚实到残酷的目光,审视你所有的信念、所有的恐惧、所有的欲望。

 

你可以试着写下这些问题:

我是谁?

我为什么害怕失败?

我为什么那么在意别人的评价?

我真的需要“成功”才能被爱吗?

如果没有这些标签,我还是谁?

然后,用最诚实的态度去回答。不要逃避,不要美化,不要找借口。

一直写,直到写不下去,直到所有的谎言和幻象都被剥离,直到只剩下赤裸裸的真相。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剥开自己。

直到你发现:原来那个害怕的“我”,根本就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 它只是一个念头的集合,一段记忆的回声,一个被社会制造出来的幻象。

当你看清这一点,你就自由了。

 

 

 

作者:此在之欢愉

文章转自知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