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2

用户名: 密码:

预约热线:0371-63310633、86172899  

本站目前有:名网友关注!

您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

孩子不是不懂事,是“脑子还没长好”

清晨六点半,厨房里锅铲翻飞,我正手忙脚乱地给三个孩子准备早餐。  

就在这节骨眼上,大儿子蹦蹦跳跳地下楼,手里攥着一双皱巴巴的袜子,边走边抛——像耍杂技似的。  

下一秒,那团袜子精准地落进我刚煎到一半的蛋锅里。

油花四溅,心也炸了。  

“你能不能有点分寸?厨房是游乐场吗?这锅蛋还能吃吗?”  

话没过脑,劈头盖脸就砸了过去。他愣在原地,脸红得像番茄,眼神里全是懵和委屈。

事后冷静下来,朋友一句话点醒了我:  

“你气的不是袜子进锅,而是他‘不该’这么做。可问题是——他真的‘该’知道吗?”

01

不是孩子不懂规矩,是前额叶还没上线

我们总以为孩子“明知故犯”,其实他们压根还没“知”。

大脑中掌管自控、计划、后果预判的区域,叫“前额叶皮层”。  

它不是出厂就配好的,而是要慢慢“加载”的——  

- 6到12岁:功能初建,但常常掉线;  

- 12到18岁:开始提速,却总在冲动与理智间摇摆;  

- 20岁左右:勉强能稳住;  

- 25岁前后,才算真正“安装完毕”。

所以,当孩子把袜子当球抛、把饭粒弹到天花板、在超市突然躺地打滚……  

他们不是挑衅,不是懒惰,更不是“坏”。  

他们只是“被尚未发育完全的大脑带着跑”,刹不住车。

就像一辆没装刹车的自行车,你不能怪骑车的人不稳,而该想想: “他需要的不是呵斥,是一双扶稳的手。”

02

孩子的世界,和我们不在同一个频道

我们看到的是混乱,他们体验的是探索;  

我们焦虑的是后果,他们沉浸的是此刻。

时间对他们来说是模糊的:

 “五分钟”和“半小时”在他们心里没区别。  

 与其吼“快点!”,不如拿出沙漏:“沙子漏完,我们就出发。

注意力像聚光灯,一聚焦就屏蔽全世界 

你喊十遍“收拾玩具”,他可能真没听见。 

走过去,蹲下来,轻轻碰碰他的肩:“我需要你的眼睛看着我。

情绪一来,杏仁核就接管全场 

哭闹不是威胁,是求助。  

先抱一抱,再轻声说:“你是不是很生气?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

未来对他们来说太遥远

  游戏比作业好玩,零食比蔬菜香,这是本能。  

  不必强求自律,而是帮他们看见:“今天多写一行字,明天就能多玩十分钟。”

03

在“坏行为”背后,藏着一个好孩子

孩子把新买的车划花了,父亲暴怒之下动手,后来才发现——

刻的是“爸爸我爱你”。

我们太容易把行为等同于人品。  

一句“你怎么这么笨”,就把一次失误变成了人格审判。  

可孩子不是机器,不会因为被骂就自动修正程序;  

他们需要的是”被看见“,而不是被定义。

《看见孩子》里有一句话特别温柔:  

“养育的起点,是相信孩子本心向善,只是暂时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

他插话,是因为有话想说;  

他乱剪纸,是在做一朵花;  

他黏人,是因为你是他最安全的港湾。

下次想发火时,不妨问自己:  

“对于这件事,我能给出的最善意的解释是什么?”

答案往往会让怒气消散大半。

04

成长是一场漫长的等待

孩子会长大,前额叶会成熟,冲动会沉淀,目光会拉长。  

那些让你咬牙切齿的瞬间,终将成为回忆里带着笑意的片段。

我们不必做完美的父母,  

但可以做”愿意理解的父母“。

少一点“你怎么又这样”,  

多一句“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因为真正的教育,  

不是把孩子修剪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而是陪他长成他自己能成为的样子。

他不是不懂事,  他只是还在长。




文章转载自525心理网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