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中,都不乏这种情况:对身边的某个人怎么看都不顺眼,逢人就说:“你看那谁谁谁,怎么那么讨厌啊!”长此以往,就会渐渐觉得身边越来越多人都不顺眼,看谁都有“毛病”,看谁都来气。 25岁的设计师孟雨是个非常“有个性”的姑娘,从小成绩好,在各方面都严格鞭策和要求自己。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了一家设计院工作,成绩突出,但同事关系总处不好。她说自己原本很尊重老同事,但慢慢觉得那些人“也不过是资历......................详细>>
“最近忙什么?”“瞎忙!”你跟朋友见面时是否也有这样的寒暄?日前搜狐网健康频道、39健康网进行的一项1500余人参加的网络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人觉得自己在“瞎忙”。记者通过企业qq群进一步调查发现,“瞎忙族”多为年轻的办公室人群。 个案 半年没见父母却不知在忙啥 在渝中区某广告公司上班的苏丽(化名)告诉记者,她到单位半年多了,每天早上8点就到办公室,一坐到电脑前,先是MSN、QQ、飞信、旺旺......................详细>>
1,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找回成功的喜悦,找回失去的信心,找到前进动力和方向; 2,心累了,人烦恼了就歇歇,让心灵去旅行,可以去爬山,看海,感受壮丽风光,拥抱自然,融入自然; 3,可以做喜欢的运动发泄一些,推荐跑步,散步和篮球。跑步可以锻炼身体,锻炼和提高人的意志和忍耐力;散步可以让人休闲,放松;篮球可以让人学会配合,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4,可以找知心朋友小聚,小酌几杯......................详细>>
“愤怒是一种内心不快的反应,它是由感到不公和无法接受的挫折引起的。”——雅克·希拉尔(美国心理学家) 无论是一触即发,还是一味隐忍,愤怒都是坏情绪的红色警报。 “愤怒告诉我们,别人对我们使了坏,或者我们内心的愿望无法满足。我们必须要倾听自己的愤怒,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保持个性的完整。”——艾耶·古罗·勒内(心理学家) 学会表达愤怒 很多时候,我们不但拒绝承受别人的愤怒,也不想表达自己的愤怒。其......................详细>>
1、关系越好的,往往是最爱损你的 和他们说话时,你总是能自动屏蔽那些不爱听的。你的毛病他们永远比你更清楚。碰到你以前喜欢过的人,他们总是特别激动地喊你快看快看。有了小秘密,总是第一个想跟他们分享。其实最关心你的,永远是那个最爱打击你的。 2、越害怕的事情越容易发生 口袋装着刚买的手机,在公车上生怕被盗,每隔一段时间就去查看手机是否还在。这一举动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终手机被偷走。就因为害怕发生......................详细>>
01 知名心理学家陈玮,在《博弈心理学: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博弈》一书中讲了一个职场故事: 美国著名企业家查尔斯施瓦布下属的一家炼钢公司,总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他前后换了好几任经理,但没有丝毫效果。施瓦布决定亲自前往处理这件事。 施瓦布先到经理办公室,询问经理是怎样管理工厂的,为什么不能把公司搞出个样子。经理说他试过许多办法,他劝过员工们,也骂过他们,甚至以开除相威胁,但全然无济于事。 施瓦布决定去生产......................详细>>
毕业生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大学生刚开始找工作时自认为具备种种优势,择业胃口吊得很高,左挑右拣。但随着毕业临近,眼见周围的同学一个个都已经找到工作,自己却还没有任何着落,这时候的心理状态就是“病急乱投医”。面对强手如林的职场,面对残酷严峻的就业竞争,大学生要想获得择业的成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良好的竞技状态是不行的。针对大学生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为大学生找工作做......................详细>>
01 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 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对自己要求近乎吹毛求疵,往往因为小小的瑕疵而自责,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为了避免挫折感,应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已有的成就,自然会心情舒畅了。 02 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 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若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大感失望。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思想、优点和缺点,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 03 疏......................详细>>
眼睛纯净,才能看见美丽的风景; 心灵干净,才能拥有纯粹的感情。 有一种定律叫“圈子定律”,来源于社会学里很著名的“邓巴数字”理论,也叫150定律—— 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圈子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 人一辈子活动的范围很小,或许一生只有一个地方最舒服,只有一个人最懂你。 圈子虽小,只要干净就好。 01 有自己“干净”的圈子,并在其中怡然自得。 周有光......................详细>>
于丹说:“人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一个身边人的晋升。因为同一层次的人之间存在着对比、利 益的冲突,而与陌生人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有意无意地给自己树立一个“假想敌”,而这个人可能是朋友、情敌、同事,甚至是父母。所谓 “假想敌”,就是根本不存在的敌人,只是内心虚 设的一个对手,而且会花费大量的心理能量同这个对手作战,并且不经意间把这种“斗争”的心态带到现实生活中来,影响自......................详细>>
郑州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医生|青少年心理咨询—河南郑州福斯特心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以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心理咨询电话0371-63310633、86172899